推薦文章
Recommended Articles
輪胎沒破也要換?輪胎年限、保存方式與使用壽命解析
✅ 一、輪胎使用年限:時間比你想得更重要
大多數輪胎製造商與車廠都建議輪胎在使用 6 年 時應進行專業檢查,並在出廠 10 年 後前後都應更換,不論胎紋是否已磨耗完畢。
普利司通、Michelin、Continental 等大品牌指出,5 年以上的輪胎建議每年檢查一次,10 年即建議汰換。
根據 Discount Tire 和 NHTSA 的資料,輪胎保固與安全建議多落在 6 年作為更換起點,10 年為上限。
⏱ 二、里程與胎紋:距離使用耐久度的參考指標
常見的推薦使用里程為 5–10 萬公里;若車主用車頻率高,通常在 5 萬公里後就可能需要汰換;相對地,低里程者也可能較早因老化需換新胎。
胎紋深度定義安全下限為 1.6 mm(各地法規一致),若低於此值必須立即更換;但較安全的維持標準建議保留 約 3 mm 胎紋深度。
🦠 三、橡膠老化與可見損傷:無需破裂也要注意
輪胎老化是通過環境暴露(紫外線、高溫、氧化)與時間進行,即使沒有外觀裂痕,橡膠仍會逐漸變硬、抓地力下降。
若胎肩或胎邊出現龜裂,或輪胎表面有鼓包、裂縫等結構性損傷,皆屬立即更換範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輪胎保存方式: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
存放環境乾燥通風,避免陽光直射與潮濕:高溫與濕度會加速橡膠老化與龜裂。
避免輪胎變形與過度壓迫:可採取垂直立放或分層隔板存放,防止壓陷變形
清潔前保存:更換下的輪胎應清除泥土、油污,再存放,以減緩橡膠劣化
定期檢查保存狀態:查看是否有龜裂、鼓包跡象,若發現問題應先檢查或採行更換動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輪胎怎麼使用撐得久?維持壽命的秘訣
定期檢查胎壓、保持胎壓穩定:胎壓不足會造成輪胎局部過度彎曲,壓低壽命,速度過快也會溫度上升,應每 1–2 個月檢測一次胎壓。
6,000–8,000 公里做一次胎位調換:讓前後輪胎磨損更均勻,可延長使用年限。
避免急加速、急煞與路肩衝擊:這些習慣會造成局部高磨耗與胎唇結構受損。
避免長時間曝曬與停放不動:長期停放的輪胎反而易老化,定期開車讓輪子轉動讓橡膠維持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換輪胎的判斷時機(快速一覽表)
判斷條件 建議更換時機
出廠年限 ≥ 6 年時檢查,10 年無論如何都需汰換
使用年限 ≥ 5 年者即使里程不高,也需每年檢查,建議 4–5 年換新
胎紋深度 低於 1.6 mm(法定下限)需立刻更換;低於 3 mm 建議更換
行駛里程 逾 50,000–70,000 km 考慮更換
外觀狀況 胎側龜裂、鼓包、凸起或結構損傷即應更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論:輪胎沒破也要換?
即使輪胎「看起來沒破」,橡膠 老化與安全隱患是無聲的殺手:
若輪胎使用時間達 4–6 年,或出廠已滿 6 年,建議每年接受專業檢查。
超過 10 年的輪胎即便胎紋良好也應更換。
存放條件、行駛頻率、維護習慣都會顯著影響輪胎的實際安全使用期限。
安全不是單看「外觀」,更應重視「時間與使用狀態」,才能真正確保駕駛安全與耐用性。需要更深入探討輪胎品牌比較、胎紋設計解析等內容,我也可以幫你延伸!
如何挑選汽車輪胎品牌?米其林、馬牌、瑪吉斯等品牌有哪些特色?
挑選汽車輪胎就像為愛車量身打造一雙合適的鞋子,直接影響行車安全與舒適性。市面上輪胎品牌眾多,馬牌、米其林、南港、普利司通、登祿普、瑪吉斯、固特異等都是常見的選擇。以下將為您介紹各品牌特色,幫助您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輪胎?
除了依品牌挑選外,挑選輪胎時也需評估以下項目
駕駛習慣: 如果您喜歡熱血駕駛,追求極致操控,倍耐力會是較好的選擇;若您注重舒適性,馬牌、米其林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以上推薦並非絕對,各品牌中都有適合極致操控或舒適型的款式。
用車環境: 如果您經常行駛在濕滑路面,需選擇濕地抓地力較好的輪胎;若您經常長途駕駛,則應選擇耐磨度較佳且舒適的輪胎。
預算考量: 各品牌輪胎價格差異較大,預算有限可考慮南港、將軍,中價位可考慮普利司通、瑪吉斯、登祿普等品牌。而馬牌、米其林等品牌則相對較高,適合預算充足的車主。
車輛特性: 不同車型對輪胎的需求也不同,如有問題可至車寶貝諮詢,選擇最適合自己愛車的輪胎。
汽車改裝:避震器阻尼,何謂可調式阻尼?
汽車避震器的阻尼是用來控制避震器在壓縮和回彈過程中的運動速度,以提高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可調式阻尼避震器是指這種避震器具有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的阻尼特性。
可調式阻尼避震器的基本概念
1. 阻尼器的功能:
壓縮阻尼(Compression Damping)
定義:壓縮阻尼是指在避震器壓縮時(即避震器在受到外部力,例如輪胎經過顛簸時,向內收縮的過程中),阻尼器提供的阻力。
工作原理
– 當車輪遇到顛簸或路面不平時,避震器會被壓縮。壓縮阻尼器的目的是控制避震器壓縮的速度,減少車輪的跳動和車身的顛簸。
– 高壓縮阻尼能有效控制車輪的垂直運動,使車輛在不平路面上不會過度劇烈地震動,增加行駛穩定性。
– 如果壓縮阻尼過高,可能會導致避震器過於僵硬,減少舒適感,但能提高操控性,尤其是在快速駕駛時。
調整:
– 高壓縮阻尼:適合於高速行駛或運動駕駛時,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
– 低壓縮阻尼:適合於普通日常駕駛,能提高乘坐的舒適性,但可能會在極端的操控條件下影響穩定性。
回彈阻尼(Rebound Damping)
定義:回彈阻尼是指在避震器回彈時(即避震器在受到外部力作用後,返回到原始位置的過程中),阻尼器提供的阻力。
工作原理:
– 在避震器壓縮後,回彈阻尼控制避震器恢復到原始位置的速度。這個過程中,阻尼的作用是防止避震器在回彈時過快,從而保持車身的穩定性。
– 高回彈阻尼能夠有效地控制車輛的回彈速度,防止車輛在受到顛簸後過度反彈,從而提高操控性和行駛穩定性。
– 如果回彈阻尼過高,避震器的回彈速度會變慢,可能會使車輛在快速顛簸後感覺過於僵硬;而回彈阻尼過低則會導致車輛回彈過快,可能會產生“跳躍”感。
2. 可調式阻尼的類型:
– 手動可調式(Manual Adjustable):通過旋轉避震器上的調節旋鈕或轉盤來改變阻尼的設置。這種調整通常分為幾個不同的預設模式,適合於不同的路面和駕駛風格。
– 電子可調式(Electronically Adjustable):利用電子控制系統來實現阻尼的自動調節。這些系統通常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道路條件、車速等因素來調整阻尼,提供最佳的舒適性和操控性。
調整阻尼的影響
– 舒適性:在柔和的設定下,阻尼較低,能夠更好地吸收路面的顛簸,提升駕駛舒適感。
– 操控性:當阻尼設定為較高時,避震器會更加緊繃,有助於減少車輛的傾斜和側翻,提高操控穩定性,但可能會犧牲一些舒適性。
阻尼調整建議
– 日常駕駛:如果主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可以選擇較柔和的阻尼設定以提高乘坐舒適性。
– 運動駕駛:如果經常參加駕駛運動或駕駛在曲折的道路上,可以將阻尼設定為較高,以提升操控性能和穩定性。
總之,選擇適合的可調式阻尼設定,可以根據不同的駕駛需求和路面條件,優化車輛的性能和舒適性。
PSI、BAR、KPA輪胎胎壓對照表,汽車胎壓過低或過高會有什麼影響?
「胎壓」簡單來說就是輪胎內部的空氣壓力。就像氣球一樣,胎壓過低,輪胎就會軟趴趴;胎壓過高,輪胎就會繃緊。
PSI、BAR、KPA則是測量胎壓的單位:
PSI (pounds per square inch):每平方英寸上的磅數,是美國等國家常用的單位。
BAR:大氣壓力的單位,在歐洲地區較為常見。
KPA (kilopascal):千帕斯卡,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力單位。
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單位,但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換算的。
胎壓不足或過高的影響
維持正確的胎壓對於行車安全非常重要,胎壓不足或過高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胎壓不足的影響:
增加耗油量:胎壓不足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滾動阻力變大,導致油耗增加。
降低抓地力:胎壓不足會影響輪胎的抓地力,導致剎車距離延長、轉向不穩定,增加爆胎風險。
加速輪胎磨損:胎壓不足會造成輪胎的特定部位過度磨損,縮短輪胎壽命。
影響懸吊系統:胎壓不足會增加懸吊系統的負擔,加速其老化。
胎壓過高的影響:
降低舒適性:胎壓過高會降低輪胎的緩衝性能,導致行車舒適性下降。
增加爆胎風險:胎壓過高會使輪胎變硬,對路面的震動吸收能力變差,容易導致爆胎。
加速輪胎中心部位磨損:胎壓過高會導致輪胎中心部位磨損加劇,縮短輪胎壽命。
如何正確檢查並調整胎壓?
定期檢查:建議每月至少檢查一次胎壓,最好在冷車狀態下進行。
對照建議胎壓:每輛車的建議胎壓值都不同,通常可以在車門邊框、油箱蓋內側或車主手冊中找到。
使用胎壓計或胎壓偵測器:使用正確的胎壓計或胎壓偵測器測量胎壓,確保準確性。
調整胎壓:如果胎壓過低或過高,就需要使用打氣機進行調整。
※來車寶貝汽車百貨一次換四輪,即享「胎壓偵測器」加購折價
其他注意事項:
熱胎壓與冷胎壓:熱胎壓會比冷胎壓高,因此建議在冷車狀態下測量胎壓。
載重影響:載重會影響胎壓,載重增加時,胎壓可以適當增加。
季節影響:溫度變化也會影響胎壓,夏季溫度高時,胎壓可能會略高於建議值,冬季溫度低時,胎壓可能會略低於建議值。
總結:
正確的胎壓對於行車安全、舒適性以及燃油經濟性都非常重要。定期檢查並調整胎壓,是每位車主都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
汽車/機車強制險,理賠範圍有哪些?
為什麼要投保強制險?
法律規定:依照《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所有汽機車都必須投保強制險。
保障受害者:當發生交通事故時,不論肇事責任歸屬,受害者都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獲得醫療費用、失能給付或死亡給付等。
避免罰款:未投保強制險將會受到罰款,並扣留車牌。
強制險的特色
無過失責任: 不論事故責任歸屬,只要符合理賠條件,受害者都能申請理賠。
快速理賠: 相較於其他保險,強制險的理賠流程較為簡便快速。
強制險保障哪些項目?
死亡給付: 若事故造成死亡,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死亡保險金。
失能給付: 若事故造成身體機能喪失,保險公司會依據失能程度給付一定金額的保險金。
傷害醫療給付: 若事故造成傷害,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醫療費用。
注意:強制險的20萬醫療給付不一定可全額使用,各項醫療費用都有各自的給付上限,必須符合規定才能申請。
強制險保障對象
強制險保障的對象是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包括:
自己車上的乘客
其他車輛的駕駛人及乘客
行人或其他路過者
重點提醒:強制險不保障自己(駕駛人)的傷害。
強制險不保障哪些項目?
駕駛人:強制險不保障自己(駕駛人)的傷害。
車輛損壞: 強制險只保障人身傷害,不賠償車輛本身的損壞。
財物損失: 除了人身傷害以外,其他財物損失也不在強制險的保障範圍內。
自助洗車要帶什麼工具? 洗車步驟全攻略
機器洗車雖然快速又方便,但許多細節可能無法顧及。如時間允許建議選擇自助洗車,可以更精細地照顧到車子的每個角落。
而正確的洗車步驟才能有效保護您的愛車,並保持亮麗如新。
洗車前準備
選擇合適地點:陰涼通風處為佳,避免陽光直射,以免洗車精快速蒸發,造成水痕。
準備工具:
洗車精:選擇適合車漆的洗車精。
水桶:至少兩個,一個裝洗車精水,一個裝清水。
海綿或洗車手套:材質柔軟,避免刮傷車漆。
噴水壺:用於噴濕車身。
毛巾:兩條以上,一條擦拭車身,一條擦乾輪圈。
鋁圈清潔劑:清潔輪圈上的頑固污垢。
柏油去除劑(選購):去除柏油等黏性污垢。
蠟或鍍膜劑(選購):增加車漆光澤和保護力。
可至車寶貝汽車百貨一次買齊,如有任何問題現場都有專業人員進行解答。
洗車步驟
1.噴濕車身:使用噴水壺將車身徹底噴濕,軟化灰塵。
2.泡沫預洗:將洗車精與水混合,產生泡沫,從上往下噴灑在車身上,讓泡沫停留數分鐘,軟化污垢。
3.清洗鋁圈:使用鋁圈清潔劑清潔輪圈,並用毛刷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4.清洗車身:用海綿或洗車手套沾取洗車精水,從上往下輕柔地清洗車身,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刮傷車漆。
5.沖洗車身:用清水將車身上的泡沫和污垢徹底沖洗乾淨。
6.擦乾車身:用乾毛巾將車身擦乾,注意車窗、後視鏡等細節處。
7.細節處理:
車門縫隙:用軟毛刷清潔車門縫隙內的污垢。
輪拱:用高壓水槍沖洗輪拱內的泥沙。
門檻:用毛巾擦拭門檻上的污漬。
8. 打蠟或鍍膜(任選):依照產品說明,將蠟或鍍膜劑均勻塗抹在車身上,再用乾毛巾擦拭亮澤。
注意事項
車身溫度:避免在陽光下或車身過熱時洗車,以免洗車精快速蒸發,留下水痕。
車方向:從上往下清洗,避免將污垢帶到乾淨的部位。
洗車工具:定期清洗洗車工具,保持清潔。
洗車精用量:依照產品說明,適量使用洗車精。
水質:使用乾淨的水源,盡量避免使用硬水,以免留下水垢。
自助洗車常見問題
為什麼洗完車會有水痕?
可能原因:水質硬、洗車精未沖洗乾淨、陽光直射。
解決方法:使用軟水、沖洗乾淨、陰涼處擦乾。
如何去除柏油和鐵粉?
解決方法:使用柏油去除劑和鐵粉去除劑,按照產品說明操作。
自助洗車常見錯誤
使用地下水:地下水礦物質含量高,容易留下水漬,影響車漆光澤。
只用清水沖洗:髒污容易殘留在車身表面。
洗車後不擦乾:水漬會留下水痕,影響車漆光澤。
使用不正確的洗車工具:劣質海綿或刷子會刮傷車漆。
交通標線:紅線、黃線、白線,如何路邊停車才不會吃罰單?
台灣的道路上常見紅、黃、白線,這些線條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複雜的停車規定,違者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處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紅線:
規定:全天禁止停車,包含臨停。不論是停車時間長短、駕駛是否在車上、車輛是否熄火,只要停在紅線範圍內,就屬於違規。
例外:天災期間,地方政府可能開放紅線停車,以因應緊急狀況。
罰則: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處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黃線:
規定:白天禁止停車(07:00~20:00),但可以臨時停車。臨時停車是指因上下人、客或裝卸物品,停車時間未滿3分鐘,且保持立即行駛狀態。
例外:夜間(通常為晚上8點至隔日上午7點)黃線開放停車。
罰則:白天違規停車,罰鍰與紅線相同,為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
白線:
規定:白線本身並非禁止停車,但有以下限制:
車輛必須順向停放,且緊靠路邊40公分內。
不得越線或壓線,也不可以斜停、逆向、併排停車,否則都是違規。
罰則:若違規停放,可能因妨礙交通而被處以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什麼是EV胎? 電動車專用輪胎與一般輪胎有何差異?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電動車輪胎,也稱EV胎(Electric Vehicle Tires)與一般輪胎的差異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雖然兩者都是為汽車提供抓地力、支撐和減震的功能,但由於電動車的特殊特性,電動車輪胎在設計上會有一些獨特的考量。
電動車輪胎的特點與優勢
高鋼性:電動車的電池組通常比傳統汽油車的引擎重,進而增加了車身重量,因此對於輪胎的剛性要求更高。
高抓地力:電動車扭矩大,起步加速快,因此輪胎需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以應對強大的動力輸出。
低噪音:電動車本身就非常安靜,因此輪胎的噪音會更加明顯。電動車輪胎通常會採用特殊的胎紋設計和吸音材料,以降低行駛噪音。
強化耐磨度:電動車的再生制動與高扭力特性會加速輪胎的磨損,故需要調整材料、配方去提高耐磨度。
胎體輕量化:因電動車本身車重較重,輪胎在設計時需以輕量化方向設計。
電動車輪胎與一般輪胎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高鋼性、胎體輕量化、高抓地力、低噪音等方面。選擇電動車輪胎時,除了考慮上述因素外,也可至車寶貝汽車百貨與工作人員進行討論,並選擇最適合自己愛車的輪胎。
太陽紫外線對汽車烤漆有什麼影響? 要如何預防與修復?
太陽紫外線中的UVA和UVB會穿透汽車烤漆,破壞漆層中的樹脂和顏料,導致以下影響:
褪色:隨著時間推移,車漆會失去光澤和顏色,尤其是在鮮豔的顏色上更明顯。
氧化:車漆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形成氧化層,使車漆看起來暗淡無光。
龜裂:漆層會變得脆弱,容易出現龜裂和剝落。
如何預防紫外線對烤漆損害?
將車輛停室內: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可直接避免風吹日曬雨淋。
使用汽車車罩:車罩不只可保護車漆,也可防止因陽光直射導致車內溫度升高,進而避免汽車內裝/內飾因紫外線照射導致褪色。
定期洗車和打蠟:洗車可以去除車漆上的污垢和灰塵,而打蠟可以形成保護層,抵禦紫外線。
使用汽車防曬劑:汽車防曬劑是一種含有紫外線保護劑的液體,可以塗抹在車漆上。
如果您的汽車烤漆已經受到太陽紫外線的損害,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修復:
輕微的褪色和氧化可以通過拋光來修復。拋光可以去除漆層表面的氧化層,恢復光澤。
嚴重的褪色和氧化可能需要重新噴漆。重新噴漆是指去除舊的烤漆並重新塗上一層新的烤漆。
龜裂的烤漆需要進行修補或更換。修補是指用匹配的油漆填充裂縫,而更換是指用新的烤漆面板替換受損的烤漆面板。
如何避免縮短汽車壽命? 五項用車壞習慣你中幾項?
用車壞習慣你中幾項?
開車是一種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但許多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不僅會對車輛造成損害,還可能影響到駕駛的安全。以下列出五項常見的用車壞習慣,看看你中了幾項?
1. 忽視檢查車輛液體
車輛中的機油、冷卻液、剎車油等液體都是維持車輛正常運行的關鍵。許多駕駛者忽視了定期檢查和更換這些液體,導致車輛潤滑不良、過熱或剎車失靈等問題。養成定期檢查和更換車輛液體的習慣,可以避免車輛因缺少必要的液體而出現故障。
2. 急加速與急煞車
急加速和急煞車不僅會增加油耗,還會加速引擎和煞車系統的磨損。這樣的駕駛行為也增加了車輛的故障風險,並且對行車安全造成隱患。保持平穩的駕駛風格,緩慢加速和煞車,對車輛和自己都是一種保護。
3. 超載行駛
超載行駛不僅會增加車輛的油耗,還會對懸掛系統、剎車系統及輪胎造成額外的壓力,從而導致這些部件提前磨損或損壞。此外,超載還會影響車輛的操控性,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應嚴格遵守車輛的載重限制,以保障行車安全和車輛的使用壽命。
4. 長時間怠速
有些駕駛者在等待或短暫停留時會讓車輛保持怠速狀態,這不僅會浪費燃油,還會增加引擎的負擔。長時間的怠速會導致引擎積碳,影響車輛性能。停車時應熄火,既省油又保護引擎。
5. 忽視輪胎保養
輪胎是車輛與地面唯一的接觸點,其狀況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許多駕駛者忽視了輪胎氣壓的檢查和輪胎磨損情況的監測。氣壓不足或過高,磨損嚴重的輪胎都會增加爆胎的風險。定期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並及時更換老化或磨損嚴重的輪胎,對行車安全至關重要。
車主不妨自我檢視一下,看你是否有上述的用車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不僅能延長車輛的壽命,還能提升行車安全,讓你的駕駛體驗更加愉快和順利。
如何區分幹線道與支線道? 交岔路口車禍時的肇責為何?
台灣如何區分幹線道與支線道?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最優先的判斷依據為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例如,在無號誌路口,若支線道設有「讓」字標誌或閃光紅燈,則表示支線道車應禮讓幹線道車先行。
車道數:若未設標誌、標線或號誌劃分幹、支線道,則以進入交岔路口之車道數計算,含快車道、慢車道、左、右轉車道、車種專用車道、機車優先道及調撥車道。車道數較多者為幹線道。
道路等級:若車道數相同,則以道路等級較高者為幹線道。例如,國道為幹線道,省道為支線道。
在無號誌路口時,應遵循以下路權原則:
支線道車禮讓幹線道車
轉彎車禮讓直行車
左方車禮讓右方車
簡單來說,就是「主幹線車→直行車→右方車」這樣的行駛順序。
在實際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觀察道路標誌、標線、號誌,並依循上述路權原則,禮讓其他車輛通行,以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依道路交通安全規 則第102條規定,交岔路口發生車禍時的肇責為何?
一、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應按照路權大小來判斷,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2條規定如下:
汽車在十字路口行駛或轉彎時,應遵守交通信號燈或交通指揮人員的指揮。如果同時有信號燈和交通指揮人員指揮,以指揮人員的指揮為準。
在沒有信號燈或信號燈故障且沒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的十字路口:- 支線道上的車輛應暫停讓幹線道上的車輛先行。如果沒有標誌、標線或信號劃分幹線和支線,車道較少的車應暫停讓車道較多的車先行。車道數是以進入十字路口的車道數計算,包括快車道、慢車道、左轉車道、右轉車道、專用車道、機車優先道及調撥車道。但根據交通部99年4月22日的解釋,車道數是以駕駛人行車方向進入十字路口的實際車道計算,而不是以該道路雙向車道計算。
車道數相同時,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車先行;如果都是直行車或轉彎車,左邊的車應暫停讓右邊的車先行。
在交通擁擠時,應在停止線前停下,與對面車輛互相禮讓,交替通行。
二、交通事故當事人常有疑問:幹道車距離路口較遠,支道車已進入路口才被幹道車撞上,責任是否由後進入路口的幹道車負擔較大?
根據交通部路政司69年8月21日的解釋:支線道上的車輛在無信號燈及無交通指揮的十字路口,必須暫停讓幹道上的車輛優先通行,確認安全後才能進入幹道或穿越幹道。並沒有規定如果幹道車距離交叉路口五十或一百公尺外,支道車可以不讓幹道車先行。
因此,如果支道車與幹道車發生碰撞,不能因為支道車先進入路口,就主張責任在後進入路口的幹道車。
輪胎擂台:馬牌 PC7 VS 米其林 PS5
馬牌 PC7|Continental PremiumContact 7 vs 米其林 PS5|Michelin Pilot Sport 5
資料來源:國外知名評測網站 TyreReviewe
乾地煞車距離|Dry Braking
經四次測試,PC7有三次優於PS5,平均煞車距離比PS5少0.76%。
馬牌 PC7:34.08M(勝出)
米其林 PS5:34.34M
※數值越低越好
–
乾地操控速度測試 [秒]|Dry Handling [s]
經一次測試,PC7有一次優於PS5,PC7每圈平均速度比PS5快 0.43%。
馬牌 PC7:74.12s(勝出)
米其林 PS5:74.44s
※數值越低越好
–
乾地操控速度測試 [公里/時]|Dry Handling [Km/H]
經二次測試,PC7有二次優於PS5,PC7每圈平均速度比PS5快0.62%。
馬牌 PC7:112.8Km/H(勝出)
米其林 PS5:112.1Km/H
※數值越高越好
–
濕地煞車距離|Wet Braking
經四次測試,PC7有四次優於PS5,平均煞車距離比PS5少3.79%
馬牌 PC7:30.43M(勝出)
米其林 PS5:31.63M
※數值越低越好
–
濕地操控速度測試 [秒]|Wet Handling [s]
經一次測試,PC7有一次優於PS5,PC7每圈平均速度比PS5快2.76%
馬牌 PC7:92.06s(勝出)
米其林 PS5:94.67s
※數值越低越好
–
濕地操控速度測試 [公里/時]|Wet Handling [Km/H]
經二次測試,PC7有二次優於PS5,PC7每圈平均速度比PS5快0.89%。
馬牌 PC7:78.25Km/H(勝出)
米其林 PS5:77.55Km/H
※數值越高越好
–
外部噪音測試|External noise in dB
經二次測試,PC7有一次優於PS5,PC7平均比PS5安靜0.07%。
馬牌 PC7:72.95dB(勝出)
米其林 PS5:73dB
※數值越低越好
–
內部噪音測試|Internal noise in dB
經一次測試,PC7有一次優於PS5。PC7平均比PS5安靜1.24%。
馬牌 PC7:71.9dB(勝出)
米其林 PS5:72.8dB
※數值越低越好
鋁圈製成:鍛造、鑄造、旋壓的差別
鋁圈是汽車的重要組件,其製程直接影響到輪圈的強度、重量以及外觀。常見的鋁圈製程主要分為三種:鍛造、鑄造、旋壓。
1.鍛造 (Forging)
製程:將鋁合金加熱至半軟後,透過強大的壓力將其擠壓成型。有點像是將一塊黏土用力擠壓成想要的形狀。
特性:
強度高:鍛造過程中並未完全加熱融化,因此密度較高,剛性與荷重性能也更佳,強度遠高於鑄造鋁圈。
重量輕:雖然密度高,但因結構緊密,可使用較少的材料達到相同的強度,因此重量較輕。
耐衝擊:鍛造鋁圈的韌性佳,能承受更大的衝擊力。
壽命長:因強度高且不易變形,因此壽命較長。
優點:
性能優異,是高性能車的首選。
外觀精緻,散發出高質感。
缺點:
製造成本高,價格較昂貴。
製程複雜,生產週期較長。
2.鑄造 (Casting)
製程:將熔融的鋁合金倒入模具中,冷卻後形成輪圈。就像做蛋糕一樣,將液態的蛋糕糊倒入模具中。
特性:
成本低:製程簡單,生產週期短,成本較低。
設計自由度高:模具可製作出各種複雜的造型。
缺點:
度較低:鑄造過程中容易產生氣孔,強度較鍛造鋁圈弱。
重量較重:因強度較弱,需要使用較多的材料,重量較重。
優點:
價格親民,適合一般消費者。
外觀設計多元。
3.旋壓、也稱旋壓鑄造 (Spinning)
製程:將鑄造好的鋁圈胚胎置於旋轉的模具上,利用高速旋轉和工具的壓力,將鋁合金壓薄成型。有點像用陶輪製作陶器。
※後期的成形非一次完成,故表面會形成漸進調整所留下的痕跡
特性:
強度介於鍛造與鑄造之間:強度比鑄造好,但比鍛造差。
重量輕:比鑄造輕,但比鍛造重。
成本較低:比鍛造成本低。
優點:
結合了鑄造和鍛造的優點,性價比高。
缺點:
設計自由度較低,造型較單一。
選擇建議
注重性能與輕量化:擇鍛造鋁圈。
追求性價比:選擇旋壓鋁圈。
預算有限:選擇鑄造鋁圈。
如何挑選汽車輪胎品牌?米其林、馬牌、瑪吉斯等品牌有哪些特色?
挑選汽車輪胎就像為愛車量身打造一雙合適的鞋子,直接影響行車安全與舒適性。市面上輪胎品牌眾多,馬牌、米其林、南港、普利司通、登祿普、瑪吉斯、固特異等都是常見的選擇。以下將為您介紹各品牌特色,幫助您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輪胎?
除了依品牌挑選外,挑選輪胎時也需評估以下項目
駕駛習慣: 如果您喜歡熱血駕駛,追求極致操控,倍耐力會是較好的選擇;若您注重舒適性,馬牌、米其林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以上推薦並非絕對,各品牌中都有適合極致操控或舒適型的款式。
用車環境: 如果您經常行駛在濕滑路面,需選擇濕地抓地力較好的輪胎;若您經常長途駕駛,則應選擇耐磨度較佳且舒適的輪胎。
預算考量: 各品牌輪胎價格差異較大,預算有限可考慮南港、將軍,中價位可考慮普利司通、瑪吉斯、登祿普等品牌。而馬牌、米其林等品牌則相對較高,適合預算充足的車主。
車輛特性: 不同車型對輪胎的需求也不同,如有問題可至車寶貝諮詢,選擇最適合自己愛車的輪胎。
汽車改裝:避震器阻尼,何謂可調式阻尼?
汽車避震器的阻尼是用來控制避震器在壓縮和回彈過程中的運動速度,以提高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可調式阻尼避震器是指這種避震器具有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的阻尼特性。
可調式阻尼避震器的基本概念
1. 阻尼器的功能:
壓縮阻尼(Compression Damping)
定義:壓縮阻尼是指在避震器壓縮時(即避震器在受到外部力,例如輪胎經過顛簸時,向內收縮的過程中),阻尼器提供的阻力。
工作原理
– 當車輪遇到顛簸或路面不平時,避震器會被壓縮。壓縮阻尼器的目的是控制避震器壓縮的速度,減少車輪的跳動和車身的顛簸。
– 高壓縮阻尼能有效控制車輪的垂直運動,使車輛在不平路面上不會過度劇烈地震動,增加行駛穩定性。
– 如果壓縮阻尼過高,可能會導致避震器過於僵硬,減少舒適感,但能提高操控性,尤其是在快速駕駛時。
調整:
– 高壓縮阻尼:適合於高速行駛或運動駕駛時,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
– 低壓縮阻尼:適合於普通日常駕駛,能提高乘坐的舒適性,但可能會在極端的操控條件下影響穩定性。
回彈阻尼(Rebound Damping)
定義:回彈阻尼是指在避震器回彈時(即避震器在受到外部力作用後,返回到原始位置的過程中),阻尼器提供的阻力。
工作原理:
– 在避震器壓縮後,回彈阻尼控制避震器恢復到原始位置的速度。這個過程中,阻尼的作用是防止避震器在回彈時過快,從而保持車身的穩定性。
– 高回彈阻尼能夠有效地控制車輛的回彈速度,防止車輛在受到顛簸後過度反彈,從而提高操控性和行駛穩定性。
– 如果回彈阻尼過高,避震器的回彈速度會變慢,可能會使車輛在快速顛簸後感覺過於僵硬;而回彈阻尼過低則會導致車輛回彈過快,可能會產生“跳躍”感。
2. 可調式阻尼的類型:
– 手動可調式(Manual Adjustable):通過旋轉避震器上的調節旋鈕或轉盤來改變阻尼的設置。這種調整通常分為幾個不同的預設模式,適合於不同的路面和駕駛風格。
– 電子可調式(Electronically Adjustable):利用電子控制系統來實現阻尼的自動調節。這些系統通常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道路條件、車速等因素來調整阻尼,提供最佳的舒適性和操控性。
調整阻尼的影響
– 舒適性:在柔和的設定下,阻尼較低,能夠更好地吸收路面的顛簸,提升駕駛舒適感。
– 操控性:當阻尼設定為較高時,避震器會更加緊繃,有助於減少車輛的傾斜和側翻,提高操控穩定性,但可能會犧牲一些舒適性。
阻尼調整建議
– 日常駕駛:如果主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可以選擇較柔和的阻尼設定以提高乘坐舒適性。
– 運動駕駛:如果經常參加駕駛運動或駕駛在曲折的道路上,可以將阻尼設定為較高,以提升操控性能和穩定性。
總之,選擇適合的可調式阻尼設定,可以根據不同的駕駛需求和路面條件,優化車輛的性能和舒適性。
PSI、BAR、KPA輪胎胎壓對照表,汽車胎壓過低或過高會有什麼影響?
「胎壓」簡單來說就是輪胎內部的空氣壓力。就像氣球一樣,胎壓過低,輪胎就會軟趴趴;胎壓過高,輪胎就會繃緊。
PSI、BAR、KPA則是測量胎壓的單位:
PSI (pounds per square inch):每平方英寸上的磅數,是美國等國家常用的單位。
BAR:大氣壓力的單位,在歐洲地區較為常見。
KPA (kilopascal):千帕斯卡,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力單位。
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單位,但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換算的。
胎壓不足或過高的影響
維持正確的胎壓對於行車安全非常重要,胎壓不足或過高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胎壓不足的影響:
增加耗油量:胎壓不足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滾動阻力變大,導致油耗增加。
降低抓地力:胎壓不足會影響輪胎的抓地力,導致剎車距離延長、轉向不穩定,增加爆胎風險。
加速輪胎磨損:胎壓不足會造成輪胎的特定部位過度磨損,縮短輪胎壽命。
影響懸吊系統:胎壓不足會增加懸吊系統的負擔,加速其老化。
胎壓過高的影響:
降低舒適性:胎壓過高會降低輪胎的緩衝性能,導致行車舒適性下降。
增加爆胎風險:胎壓過高會使輪胎變硬,對路面的震動吸收能力變差,容易導致爆胎。
加速輪胎中心部位磨損:胎壓過高會導致輪胎中心部位磨損加劇,縮短輪胎壽命。
如何正確檢查並調整胎壓?
定期檢查:建議每月至少檢查一次胎壓,最好在冷車狀態下進行。
對照建議胎壓:每輛車的建議胎壓值都不同,通常可以在車門邊框、油箱蓋內側或車主手冊中找到。
使用胎壓計或胎壓偵測器:使用正確的胎壓計或胎壓偵測器測量胎壓,確保準確性。
調整胎壓:如果胎壓過低或過高,就需要使用打氣機進行調整。
※來車寶貝汽車百貨一次換四輪,即享「胎壓偵測器」加購折價
其他注意事項:
熱胎壓與冷胎壓:熱胎壓會比冷胎壓高,因此建議在冷車狀態下測量胎壓。
載重影響:載重會影響胎壓,載重增加時,胎壓可以適當增加。
季節影響:溫度變化也會影響胎壓,夏季溫度高時,胎壓可能會略高於建議值,冬季溫度低時,胎壓可能會略低於建議值。
總結:
正確的胎壓對於行車安全、舒適性以及燃油經濟性都非常重要。定期檢查並調整胎壓,是每位車主都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
汽車/機車強制險,理賠範圍有哪些?
為什麼要投保強制險?
法律規定:依照《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所有汽機車都必須投保強制險。
保障受害者:當發生交通事故時,不論肇事責任歸屬,受害者都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獲得醫療費用、失能給付或死亡給付等。
避免罰款:未投保強制險將會受到罰款,並扣留車牌。
強制險的特色
無過失責任: 不論事故責任歸屬,只要符合理賠條件,受害者都能申請理賠。
快速理賠: 相較於其他保險,強制險的理賠流程較為簡便快速。
強制險保障哪些項目?
死亡給付: 若事故造成死亡,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死亡保險金。
失能給付: 若事故造成身體機能喪失,保險公司會依據失能程度給付一定金額的保險金。
傷害醫療給付: 若事故造成傷害,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醫療費用。
注意:強制險的20萬醫療給付不一定可全額使用,各項醫療費用都有各自的給付上限,必須符合規定才能申請。
強制險保障對象
強制險保障的對象是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包括:
自己車上的乘客
其他車輛的駕駛人及乘客
行人或其他路過者
重點提醒:強制險不保障自己(駕駛人)的傷害。
強制險不保障哪些項目?
駕駛人:強制險不保障自己(駕駛人)的傷害。
車輛損壞: 強制險只保障人身傷害,不賠償車輛本身的損壞。
財物損失: 除了人身傷害以外,其他財物損失也不在強制險的保障範圍內。
自助洗車要帶什麼工具? 洗車步驟全攻略
機器洗車雖然快速又方便,但許多細節可能無法顧及。如時間允許建議選擇自助洗車,可以更精細地照顧到車子的每個角落。
而正確的洗車步驟才能有效保護您的愛車,並保持亮麗如新。
洗車前準備
選擇合適地點:陰涼通風處為佳,避免陽光直射,以免洗車精快速蒸發,造成水痕。
準備工具:
洗車精:選擇適合車漆的洗車精。
水桶:至少兩個,一個裝洗車精水,一個裝清水。
海綿或洗車手套:材質柔軟,避免刮傷車漆。
噴水壺:用於噴濕車身。
毛巾:兩條以上,一條擦拭車身,一條擦乾輪圈。
鋁圈清潔劑:清潔輪圈上的頑固污垢。
柏油去除劑(選購):去除柏油等黏性污垢。
蠟或鍍膜劑(選購):增加車漆光澤和保護力。
可至車寶貝汽車百貨一次買齊,如有任何問題現場都有專業人員進行解答。
洗車步驟
1.噴濕車身:使用噴水壺將車身徹底噴濕,軟化灰塵。
2.泡沫預洗:將洗車精與水混合,產生泡沫,從上往下噴灑在車身上,讓泡沫停留數分鐘,軟化污垢。
3.清洗鋁圈:使用鋁圈清潔劑清潔輪圈,並用毛刷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4.清洗車身:用海綿或洗車手套沾取洗車精水,從上往下輕柔地清洗車身,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刮傷車漆。
5.沖洗車身:用清水將車身上的泡沫和污垢徹底沖洗乾淨。
6.擦乾車身:用乾毛巾將車身擦乾,注意車窗、後視鏡等細節處。
7.細節處理:
車門縫隙:用軟毛刷清潔車門縫隙內的污垢。
輪拱:用高壓水槍沖洗輪拱內的泥沙。
門檻:用毛巾擦拭門檻上的污漬。
8. 打蠟或鍍膜(任選):依照產品說明,將蠟或鍍膜劑均勻塗抹在車身上,再用乾毛巾擦拭亮澤。
注意事項
車身溫度:避免在陽光下或車身過熱時洗車,以免洗車精快速蒸發,留下水痕。
車方向:從上往下清洗,避免將污垢帶到乾淨的部位。
洗車工具:定期清洗洗車工具,保持清潔。
洗車精用量:依照產品說明,適量使用洗車精。
水質:使用乾淨的水源,盡量避免使用硬水,以免留下水垢。
自助洗車常見問題
為什麼洗完車會有水痕?
可能原因:水質硬、洗車精未沖洗乾淨、陽光直射。
解決方法:使用軟水、沖洗乾淨、陰涼處擦乾。
如何去除柏油和鐵粉?
解決方法:使用柏油去除劑和鐵粉去除劑,按照產品說明操作。
自助洗車常見錯誤
使用地下水:地下水礦物質含量高,容易留下水漬,影響車漆光澤。
只用清水沖洗:髒污容易殘留在車身表面。
洗車後不擦乾:水漬會留下水痕,影響車漆光澤。
使用不正確的洗車工具:劣質海綿或刷子會刮傷車漆。
交通標線:紅線、黃線、白線,如何路邊停車才不會吃罰單?
台灣的道路上常見紅、黃、白線,這些線條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複雜的停車規定,違者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處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紅線:
規定:全天禁止停車,包含臨停。不論是停車時間長短、駕駛是否在車上、車輛是否熄火,只要停在紅線範圍內,就屬於違規。
例外:天災期間,地方政府可能開放紅線停車,以因應緊急狀況。
罰則: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處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黃線:
規定:白天禁止停車(07:00~20:00),但可以臨時停車。臨時停車是指因上下人、客或裝卸物品,停車時間未滿3分鐘,且保持立即行駛狀態。
例外:夜間(通常為晚上8點至隔日上午7點)黃線開放停車。
罰則:白天違規停車,罰鍰與紅線相同,為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
白線:
規定:白線本身並非禁止停車,但有以下限制:
車輛必須順向停放,且緊靠路邊40公分內。
不得越線或壓線,也不可以斜停、逆向、併排停車,否則都是違規。
罰則:若違規停放,可能因妨礙交通而被處以新台幣600元至1200元罰鍰。
什麼是EV胎? 電動車專用輪胎與一般輪胎有何差異?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電動車輪胎,也稱EV胎(Electric Vehicle Tires)與一般輪胎的差異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雖然兩者都是為汽車提供抓地力、支撐和減震的功能,但由於電動車的特殊特性,電動車輪胎在設計上會有一些獨特的考量。
電動車輪胎的特點與優勢
高鋼性:電動車的電池組通常比傳統汽油車的引擎重,進而增加了車身重量,因此對於輪胎的剛性要求更高。
高抓地力:電動車扭矩大,起步加速快,因此輪胎需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以應對強大的動力輸出。
低噪音:電動車本身就非常安靜,因此輪胎的噪音會更加明顯。電動車輪胎通常會採用特殊的胎紋設計和吸音材料,以降低行駛噪音。
強化耐磨度:電動車的再生制動與高扭力特性會加速輪胎的磨損,故需要調整材料、配方去提高耐磨度。
胎體輕量化:因電動車本身車重較重,輪胎在設計時需以輕量化方向設計。
電動車輪胎與一般輪胎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高鋼性、胎體輕量化、高抓地力、低噪音等方面。選擇電動車輪胎時,除了考慮上述因素外,也可至車寶貝汽車百貨與工作人員進行討論,並選擇最適合自己愛車的輪胎。
太陽紫外線對汽車烤漆有什麼影響? 要如何預防與修復?
太陽紫外線中的UVA和UVB會穿透汽車烤漆,破壞漆層中的樹脂和顏料,導致以下影響:
褪色:隨著時間推移,車漆會失去光澤和顏色,尤其是在鮮豔的顏色上更明顯。
氧化:車漆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形成氧化層,使車漆看起來暗淡無光。
龜裂:漆層會變得脆弱,容易出現龜裂和剝落。
如何預防紫外線對烤漆損害?
將車輛停室內: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可直接避免風吹日曬雨淋。
使用汽車車罩:車罩不只可保護車漆,也可防止因陽光直射導致車內溫度升高,進而避免汽車內裝/內飾因紫外線照射導致褪色。
定期洗車和打蠟:洗車可以去除車漆上的污垢和灰塵,而打蠟可以形成保護層,抵禦紫外線。
使用汽車防曬劑:汽車防曬劑是一種含有紫外線保護劑的液體,可以塗抹在車漆上。
如果您的汽車烤漆已經受到太陽紫外線的損害,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修復:
輕微的褪色和氧化可以通過拋光來修復。拋光可以去除漆層表面的氧化層,恢復光澤。
嚴重的褪色和氧化可能需要重新噴漆。重新噴漆是指去除舊的烤漆並重新塗上一層新的烤漆。
龜裂的烤漆需要進行修補或更換。修補是指用匹配的油漆填充裂縫,而更換是指用新的烤漆面板替換受損的烤漆面板。
如何避免縮短汽車壽命? 五項用車壞習慣你中幾項?
用車壞習慣你中幾項?
開車是一種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但許多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不僅會對車輛造成損害,還可能影響到駕駛的安全。以下列出五項常見的用車壞習慣,看看你中了幾項?
1. 忽視檢查車輛液體
車輛中的機油、冷卻液、剎車油等液體都是維持車輛正常運行的關鍵。許多駕駛者忽視了定期檢查和更換這些液體,導致車輛潤滑不良、過熱或剎車失靈等問題。養成定期檢查和更換車輛液體的習慣,可以避免車輛因缺少必要的液體而出現故障。
2. 急加速與急煞車
急加速和急煞車不僅會增加油耗,還會加速引擎和煞車系統的磨損。這樣的駕駛行為也增加了車輛的故障風險,並且對行車安全造成隱患。保持平穩的駕駛風格,緩慢加速和煞車,對車輛和自己都是一種保護。
3. 超載行駛
超載行駛不僅會增加車輛的油耗,還會對懸掛系統、剎車系統及輪胎造成額外的壓力,從而導致這些部件提前磨損或損壞。此外,超載還會影響車輛的操控性,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應嚴格遵守車輛的載重限制,以保障行車安全和車輛的使用壽命。
4. 長時間怠速
有些駕駛者在等待或短暫停留時會讓車輛保持怠速狀態,這不僅會浪費燃油,還會增加引擎的負擔。長時間的怠速會導致引擎積碳,影響車輛性能。停車時應熄火,既省油又保護引擎。
5. 忽視輪胎保養
輪胎是車輛與地面唯一的接觸點,其狀況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許多駕駛者忽視了輪胎氣壓的檢查和輪胎磨損情況的監測。氣壓不足或過高,磨損嚴重的輪胎都會增加爆胎的風險。定期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並及時更換老化或磨損嚴重的輪胎,對行車安全至關重要。
車主不妨自我檢視一下,看你是否有上述的用車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不僅能延長車輛的壽命,還能提升行車安全,讓你的駕駛體驗更加愉快和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