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章

Recommended Articles

/
/
輪胎上那層白白的是什麼?原來是「保護蠟層」在發功!

輪胎上那層白白的是什麼?原來是「保護蠟層」在發功!

不少車主在換新胎後,發現胎面或胎側出現一層白白、蠟狀或粉霧狀的膜,看起來像塵污或老化痕跡。其實,這多數是輪胎中內含的保護性添加劑遷移至表面的現象,稱為 輪胎「blooming」(析出、泛白),在橡膠製品中是正常的化學行為,並不表示輪胎有缺陷。


白膜是怎麼來的?— 成因解析與材料科學背景

輪胎配方中為了防止氧化、臭氧、紫外線傷害,會加入抗臭氧劑、蠟、抗氧化物、過氧化物穩定劑等。這些成分隨時間、溫度、濕度、壓力等因素,可能向外遷移並在表面結晶或析出,形成蠟狀、粉狀或薄膜狀物質。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blooming」。

此外,在輪胎硫化成型時,模具可能使用釋模劑(mold release agent),以便胎體脫模。部分釋模劑在成型後可能殘留在表面,成為初期看到的白膜之一。(雖然白膜在外觀上可能令人疑慮,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僅屬於表面現象,並不削弱輪胎的結構或性能。

輪胎上那層白白的是什麼?原來是「保護蠟層」在發功!-01 #汽車百貨 #台中汽車百貨 #台中輪胎 #輪胎

 製造地遠近是否影響白膜析出?

  • 製造地本身並不決定是否會有白膜:所有輪胎都可能因其配方含可析出物質而產生析出現象。
  • 運輸與倉儲時間與環境條件更具決定力:從製造地到最終銷售地的路程若長、環境變化大(溫差、濕度、曝曬等),會使析出更明顯。
  • 本地生產或鄰近地區生產有機會減少析出表現,因為輪胎從出廠到安裝的時間短,表面還沒來得及析出就安裝使用了。
  • 不同品牌與配方間存在差異,有些輪胎在設計配方時就針對減少析出作調整。

因此,產地遠近不是決定性因素;可想像為「距離 + 運輸/儲存條件 + 配方」的綜合影響。你原本的「製造產地遠近就不會上膜」說法需修正:距離遠容易加速白膜析出、但不代表只有遠產才會有

輪胎上那層白白的是什麼?原來是「保護蠟層」在發功!-02 #汽車百貨 #台中汽車百貨 #台中輪胎 #輪胎

白膜要不要清除?如何處理較妥當

  •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白膜會隨行駛、使用慢慢磨掉或被雨水沖刷掉,不必刻意為之。
  • 若為美觀因素想清除,可使用專門設計的輪胎清潔劑或軟性去污劑(避免強溶劑),搭配刷子輕刷清洗。
  • 若使用高強度清潔劑或溶劑,需注意是否會損害橡膠或去除必要的保護層。
回到頂端